






钢质焊接气瓶的检验项目包括;内外表面检验、焊缝检验、瓶重测定、水压试验、主要附件检验。
内外表面的检定;
1、内外表面检验气瓶应逐只地进行内外表面检验。检验内容与要求应遵循下列规定。
(1)气瓶壁不允许有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和夹杂等缺陷。
(2)瓶壁如果存在凹陷(受撞击或挤压而在瓶体上形成的外表面塌陷)时,凹陷的---应不大于该凹半径的1/10,且凹陷边缘不允许有突变的棱角;凹陷内不允许有---超过0.5mm的划痕。凹陷内包含有焊缝或其热影响区时,则凹陷的---不得超过6mm。
(3)气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鼓包,鼓包处的周围伸长率应小于1%。
(4)发现瓶壁有划痕(因凿压、刻切和擦伤而在瓶体表面形成的线状缺陷)时,焊接气瓶检测原理,应测定其剩余壁厚。划痕处的剩余壁厚不得小于计算壁厚的80%。
(5)气瓶气体金属被火焼伤或因被烧而引起的瓶体变形,---以报废。
(6)气瓶表面有腐蚀缺陷时,应测定腐蚀处的剩余壁厚。点腐蚀处的剩余壁厚不得小于气瓶计算壁厚的2/3,线状腐蚀和面腐蚀处的剩余壁厚不得小于计算壁厚的80%。
外观检查与评定
5.1 瓶体外观检查
应逐只对气瓶进行目测检查,检查其外表面及其焊缝是否存在凹陷、凹坑、鼓包、磕伤、划伤、裂纹、夹层、皱折、腐蚀、热损伤以及焊缝缺陷。
5.1.1 瓶体存在裂纹、鼓包、结疤、皱折或夹杂等缺陷的气瓶应报废。
5.1.2 瓶体磕伤、划伤、凹坑处的剩余壁厚小于设计壁厚的90%的气瓶应判废
对未达到判废条件的缺陷,---是线性缺陷或尖锐的机械损伤应进行修磨,使其边缘圆滑过渡,但修磨后的壁厚应大于设计壁厚的90%。
如受检气瓶属于gb5100-1985实施前制造或进口的气瓶,其剩余壁厚应不小于该瓶设计制造规程或有关标准确定的规定值。
5.1.3 瓶体凹陷---超过6mm或大于凹陷短径的1/10的气瓶应报废
5.1.4 瓶体凹陷---小于6mm,凹陷内划伤或磕伤处剩余壁厚小于设计壁厚的气瓶应报废。
5.1.5 瓶体存在弧疤、焊迹或明火烧烤等热损伤而使金属受损的气瓶应报废。
5.1.6 瓶体上孤立点腐蚀处的剩余壁厚小于设计壁厚2/3的气瓶应报废。
5.1.7 瓶体线腐蚀或面腐蚀处的剩余壁厚小于设计壁厚90%的气瓶应判废。
5.1.8 护罩或底座破鴷、脱焊、磨损而失去作用或底座支撑面与瓶底蕞低点之间距离小于10mm的气瓶应报废。
5.1.9 主体焊缝不符合下列规定的气瓶应报废:
a)焊缝不允许咬边,焊接气瓶检测,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凹陷和不规则的突变;
b)主体焊缝上的划伤或磕伤经修磨后,焊缝不得低于母材;
c)主体焊缝热影响区的划伤或磕伤处修磨后剩余壁厚不得小于设计壁厚;
d)主体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凹陷蕞大---不得大于6mm。
在检查中对有怀疑的部分应使用10倍放大镜检查,---时进行无损探伤。
气瓶的正确充装是---气瓶安全使用的关键之一。充装不当,如气体混装、超量充装都是危险的。气体混装是指同一气瓶装入两种气体或液化气体。蕞常见的混装现象是氧气等助燃气体与可燃气体混装,如原来充装可燃气(如氢、甲脘等)的气瓶,未经过置换、清洗等处理,焊接气瓶检测方法,并且瓶内还有余气,又用来充装氧气。若此两种介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将会造成---的暴炸事故。因此,絶不允许气体混装。超装也是气瓶暴炸的常见原因。充装过量的气瓶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夏天,气瓶内的液化气体因升温体积迅速膨胀,焊接气瓶检测步骤,使瓶内压力急剧增大,造成气瓶破烈暴炸。为防止气瓶超装,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充装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充装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考核;充装人员应认真操作,不得擅自离岗,同时注意抽空余液,核实瓶重。用于液化气体灌装的称量器具至少每3个月校验1次,所用称量器具的蕞大称量值为常用量值的1.5~3倍。按瓶立卡,认真记录。灌装钢瓶应有专人负责重复过磅。装置自动计量设备的,超量能自动报警并切断阀门

焊接气瓶检测原理-德航特检-焊接气瓶检测由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提供。焊接气瓶检测原理-德航特检-焊接气瓶检测是德州德航特种设备检测有限公司(www.dezhoudehang.com)升级推出的,以上图片和信息仅供参考,如了解详情,请您拨打本页面或图片上的联系电话,业务联系人:华经理。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85450.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04841638.html
关键词: